手机版
繁體版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机器人
English
中央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 泸州市人民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社会民生

非遗“蝶变” 好人工作室打造活态传承新标杆

  • |
  • |
发布时间:2025-07-02 16:46:47 来源:泸州市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阅读:

——王世宏工作室创新模式推动蝴蝶画提档升级

6月26日,清华大学暑期思政研学实践活动走进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蝴蝶画非遗工坊。记者参加现场活动并了解到,王世宏工作室正通过系统性创新方案,推动四川省级非遗项目蝴蝶画实现从技艺保护到产业赋能的全面升级,为泸州非遗活态传承树立新典范。

图为王世宏(左三)为清华大学暑期思政实践团队学生讲解蝴蝶画制作技巧。 廖胜春 摄

王世宏工作室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正全力争取相关专项资金,用于技艺建档、传承人补贴与设备升级。王世宏告诉记者,"目前正在探索创新设立‘蝴蝶画创新发展基金’,以‘政府补贴30%+社会捐赠20%+工作室营收反哺50%’的模式,重点扶持青年传承人培养与产品研发。下一步将深度对接乡村振兴政策,争取纳入四川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以获得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技艺保护方面,王世宏以纳溪蝴蝶画的传统纹样与文化内涵为灵感,创作具有独特风格的IP原型,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萌系风格相结合,使IP形象转化为2D动态表情包,为用户带来更加真实、沉浸的非遗体验。联合高校开设非遗学徒班,每年培养10名学员,同步开发3D互动体验系统,面向青少年开放虚拟创作场景,对外开设阶梯式传习课程,组建“蝶艺工坊”社群,形成可持续传承梯队。

在提档升级方面,积极开发限量版装饰画(融合三星堆、九寨沟元素)、蝶翼茶具等工艺摆件,推出蝶纹丝巾、数字藏品等轻量化文创,并将蝴蝶画元素植入四川特产包装,实施“蝴蝶助农”计划;线下打造“蝶影工坊”体验馆,融合技艺展示、DIY体验与零售功能;以“非遗研学”展示蝴蝶画工坊,目前已参与全国非遗展示10余次,接待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近200人次培训活动;参与录制《蜀韵匠心》纪录片,设计双语礼盒作为四川外事礼品,向海外传递中国生态美学。

在公益活动方面,王世宏坚守“非遗+公益”模式,目前已累计举办公益展览30余场,吸引1.5万人次参与。带动30余人就业(含残障人士),人均年增收2.4万元。为30名残障人士提供技能培训,助力10余名聋哑学生勤工俭学。以电商佣金反哺公益的机制,使非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记者观察:王世宏工作室的升级之路,是一场“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双向奔赴”。通过技艺建档守其“魂”,产品创新开其“路”,国际传播架其“桥”,蝴蝶画正从泸州的文化名片,振翅飞向更广阔天地。这种“传承—创新—反哺”的闭环生态,为非遗活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四川样本。 (纳溪融媒记者: 李梁文)

编辑|韩沁 校对|郭玉莲

责编|廖胜春 编委|王超明


非遗 好人 工作室 打造 传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