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
一、纳溪区农业概况
纳溪地处长江之滨、永宁河畔,是“中国酒城·泸州”三大核心城区之一。全域1150平方公里,辖10个镇、3个街道,总人口50万。全区现有农业人口18.86万,2023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4.8亿元,增速3.8%。
近年来,纳溪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依托纳溪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富集的自然资源,大力推动粮、茶、猪、果等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特早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中国茶业百强县(区)、全国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四川十大最美茶乡、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等称号,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全省产粮大县、四川省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连续三年获评“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区)”。创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示范村等27个。
(一)种植业
1.粮食产业:纳溪是全省产粮大县(区),有贵妃香米、汉宫米、源高牌、天然田等优质稻米品牌,是四川省整县(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点,累计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4.42万亩。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68.7万亩,产量约28.2万吨,大春播种面积64.48万亩,其中水稻28.8万亩、玉米11.65万亩、高粱2.8万亩、大豆2.98万亩、洋芋1.55万亩、绿豆0.1万亩、红苕16.6万亩,小春播种面积6.16万亩。当家品种:甬优4949,中稻再生稻亩产1100公斤;优质稻野香优2998,亩产900公斤。稻香杯品种面积11万亩。
2.茶产业:纳溪自古就是我国茶树原产地之一,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可见“纳溪、梅岭产茶”之句。纳溪特早茶具有“全球同纬度采摘最早”特点,常年在2月初就可采制新茶,比浙江杭州早30天以上,比省内其它地区早7—10天左右,最早可在除夕便能尝到新茶,有“除夕茶”美誉。先后荣获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中国特色茶旅资源区、四川省茶业十强县、全国“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四川十大最美茶乡等称号。现有茶叶基地31.5万亩,年总产量2.3万吨,拥有名优茶加工企业64家,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实现77.8亿元。全区茶叶基地良种化率达到95%,主推品种有乌牛早、福选9号、福鼎大白茶等常规绿茶品种和安吉白茶、黄金芽、中黄2号、中黄3号、中白4号、奶白茶、白牛早等特质品种。
3.水果产业:2023年纳溪区水果种植面积达14.5万亩,总产量6.48万吨,总产值6.56亿元,有护国柚、枇杷、甜橙、葡萄、柑橘、蜂糖李、猕猴桃、黄金梨、草莓、杨梅、蓝莓等特色水果。“护国柚”获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四川省柚类金奖”“全国柚类优质果品”等称号,“天仙硐枇杷”获地标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
4.林竹产业:全区现有森林面积110万亩,森林覆盖率57.2%,包括竹林96万亩,主要以毛竹、硬头黄、梁山慈竹、慈竹等优良乡土竹种为主。其中:杂竹80.8万亩,立竹蓄积400万吨;毛竹15.2万亩,立竹蓄积1800万株。年可采伐杂竹60万吨、毛竹300万根、鲜竹笋3万吨。红豆杉、桢楠等珍稀树木基地10万余亩,林下经济面积3.45万亩。现有自然保护地4个,分别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溪段)、凤凰湖国家湿地公园、天仙硐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天仙洞市级自然保护区。建成白节大旺、打古普照、龙车古楼等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8个。2023年竹产业产值达103亿元。
(二)养殖业
纳溪区畜牧养殖优势突出,以生猪饲养为主,其他草食畜禽养殖为辅,2023年出栏生猪56.52万头,羊3万只、牛0.2万头、禽440万羽、兔90万只,畜牧业产值16.7亿元。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我区引进了温氏、巨星、德康等生猪龙头企业在我区发展合作寄养。现已建成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102家,设计年出栏生猪32万头,其中:万头种猪场温氏大营种猪场、温氏黄家种猪场可年产仔猪40万头;万头生猪育肥场7家(含1家楼房养猪场,可年出栏生猪3.6万头)。主要饲养品种为二元杂交瘦肉型猪,销往地为成都、重庆周边。
二、主要农特产品
(一)茶产品
1.瀚源有机茶 瀚源有机茶基地是目前省内面积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川内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茶叶基地。瀚源有机茶获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价格在800---4000/斤。2021年,“瀚源牌黄茶”获得“四川十大名茶”称号。
2.黄金芽 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黄色变异茶叶新品种。因一年四季均为黄色,干茶亮黄,汤色明黄,味道鲜美,又贵如黄金而得名。具有清热解毒,防抗感冒,美容养颜的功效。
3.金花茶 首次在广西防城一带发现了一种金黄色的山茶花,被命名为金花茶。国外称之为神奇的东方魔茶,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金花茶对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独特神奇的功效。
4.甜茶 甜茶因其具有的多种成分,既可为茶,亦可入药,其所含的多种成分,具有清热解毒、防癌抗癌抗过敏、润肺化痰止咳、减肥降脂降压、降低血胆固醇、抑制和延缓血管硬化、防治冠心病和糖尿病等众多的保健功能。
5.红茶 是一种全发酵茶,是茶文化中的主要茶品,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
(二)农特产品
6.护国陈醋 中华老字号品牌,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著名商标,其“护国陈醋”始于1889年,酸味醇厚,回味爽口,余味悠长,久贮不腐。有维护肠道清洁,促进钙的吸收,降血压等作用功效。
7.纳溪泡糖 经过20多道工序生产,具有造型独特,工艺精巧,香甜松脆,入口化渣,不粘牙等特点,是泸州市独有的特产。
8.护国柚 护国柚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产品,农业农村部名优农产品,获四川“果王子”金奖,面积5.8万亩。
9.“天仙硐”枇杷 “天仙硐”枇杷花洁白,花瓣五片,果大、澄黄。有红沙枇杷、白沙枇杷。红沙枇杷因果皮金黄而被喻为金丸。白沙枇杷则因果肉洁白如玉、汁多味佳,被称为银丸。
10.渠坝豆腐干 起源于清朝时期,百年传承精细手工制作,产品色白味美,清香鲜嫩,入口化渣。渠坝黄氏豆腐干传统手工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1.肖鸭子 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始于1898年,全手工卤制而成,色泽金黄,皮酥肉嫩,卤味纯正,咸淡适度,风味独特。
12.打古手工苕粉 经四道手工制成,柔韧性强,久煮不断等特点,是火锅、凉拌、炒粉的上好原料。
三、承载平台基本情况
(一)纳溪区现代农业园区
纳溪区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建设“天府粮仓”纳溪片区为契机,强势推动以粮油、粮蔬、粮经为主导产业的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增点扩面、提质增效,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农业高产高效、农民增收。目前,我区共规划了18个现代农业园区,已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评定了区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
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引擎的作用,按国家级星级园区的规模,并依托各镇街产业优势,园区再次将18个园区整合规划为纳溪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纳溪茶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纳溪水果现代农业园区、纳溪粮油(粮经、粮蔬)现代农业园区和纳溪城郊农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等4大园区。
(二)西部国际高新林竹产业园
园区成立于2016年,累计投入资金20余亿元,落实省、市“以竹代塑”要求,打造“以竹代塑”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82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规划面积1000亩,已建成竹产业展示中心、林竹产品网上交易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及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二期、三期规划面积7200亩,主要布局工业及与其配套的居住、商业项目。现已入驻四川金竹纸业有限公司、四川清竹源纸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产品类型包括本色竹浆纸、竹缠绕管道、竹浆模塑、可降解吸管等。园区先后获得国家林产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四、合作方向
(一)重点引进茶产业智能机械装备制造、茶叶萃取深加工、特早茶交易市场、特早茶文化旅游、茶庄群落,推广“种养循环”,形成以茶树种植基地、良种繁育、贮藏加工、品牌营销、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奋力建设纳溪茶产业全产业链,打造茶产业“百亿级”集群。
(二)重点招引竹制新型材料、竹替塑可降解新型材料、竹制生活用品、研发培训、电商交易等特色产业。创新研发与推广应用竹制品在日用品类、包装类及其他工程类领域以竹代塑新材料与产品技术。推动竹吸管、竹餐厨家具、竹日用品、工艺品、电器壳体及内饰品等产品代替塑料吸管、日用塑料制品、塑料工艺品及塑料电器壳体等,主要形成以大河组团为核心的竹制品制造产业链以及以金竹组团为核心的造纸和纸制品两大产业方向。
(三)积极引进国内高端农业加工和品牌营销企业,着力提升天仙枇杷、护国柚、护国陈醋、纳溪泡糖、打古手功苕粉等优质农副产品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形成种养、加工、销售完整的闭环产业链。
(四)深入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打造原料生产、精深加工、科研培训、文化创意、旅游养生等业态互补、融合发展的农村产业新模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